概要及推荐理由
孙丽伟
无
一、交易条件
拟募集资金金额:择优确定
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或股份数:不超过25%
拟征集投资方数量:不超过2个
保证金金额或比例:意向投资方拟投资总额的10%
增资后企业股权结构:增资完成后,原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低于65%,新股东持股不超过25%(单一股东不超过13%),员工持股平台持股不超过10%。
募集资金用途:增强电建市政院的综合实力,优化业务结构和股权结构。
涉及非公开协议增资情况:员工增资
原股东是否放弃优先认缴权:是
遴选方式:竞争性谈判。意向投资方按时足额交纳保证金并经融资方确认具备投资资格后成为合格意向投资方。信息披露期满,如征集到2家以内合格意向投资方,融资方有权决定是否进行竞争性谈判,如征集到超过2家合格意向投资方,将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意向投资方进行遴选: (1)意向投资方的投资价格; (2)意向投资方的综合实力,包括:企业背景、股东构成、企业信用、行业声誉、财务状况、资金实力、盈利状况、投融资能力以及公司治理情况等; (3)意向投资方能够协助融资方取得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市政行业相关专业设计甲级资质和其他相关的设计乙级资质等相关资质的优先; (4)意向投资方支持融资方人才引进、为融资方员工持股计划提供资金支持的优先; (5)意向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契合程度:认同融资方企业文化、公司治理方式及未来发展规划,能在绿色砂石、建筑景观、智慧园区等特色业务上与融资方形成战略协同的优先; (6)意向投资方或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具备产业资源和影响力的丰富程度,能够协助融资方拓展业务发展空间,为融资方业绩提升提供强大支持的优先。
二、公司简介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院”)于2017年在广东珠海成立,由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院”)、珠海大横琴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资,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的第一家高科技规划设计企业,是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市政院是作为中国电建集团紧跟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率先布局的市政领域专业化科技型公司,是昆明院双品牌、双总部运行的粤港澳大湾区新总部,致力市政工程技术研究、咨询、造价、总承包、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投融资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主要从事城市综合开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近海工程、道路交通等业务。
近年来,市政院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昆明院在公司治理、经营生产、职能管控方面全面协同,资源共享,同时依托昆明院60年敬业、拼搏、负责企业文化的积淀及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人才团队支持。自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以“国际一流市政设计高新技术企业”为发展愿景,聚焦水环境生态、城建交通、信息技术三大领域,以“信息化+业务”为特色,以“致力人水和谐、建设智能工程、共创美好生活”为使命,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树立了“大湾区为核心,服务全国,面向葡语国家及其他国际市场”的远景发展目标,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2020年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澳门)应运而生,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机遇,持续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2021年,获得中国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英国UKAS(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认证、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21年5月,市政院增补进入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名单,成为电建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将全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精准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等改革举措。
截止目前,市政院已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行列,拥有院士工作站(筹)、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工作室、BIM技术、信息化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共同成立生态城市·南海泥和软基处理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自主研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横琴海绵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入选国资委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获得9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和3项发明型专利等知识产权。同时市政院始终坚持人才驱动战略,保持人才结构的高学历、高技能发展趋势。拥有一支年龄结构优、专业素质强、技术能力精、创新创效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精尖人才队伍。
三、主营业务
市政院聚焦水环境生态、城建交通、信息技术三大领域,以“信息化+业务”为特色,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服务全国市场,积极拓展面向葡语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以“国际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科技型企业”为发展愿景。
借助电建集团、昆明院、大横琴公司的品牌及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地域优势,市政院承接了横琴新区海绵城市第一批示范项目、珠海市富山第一水质净化厂、广州市黄埔区深涌流域黑臭河涌综合整治等项目。
凝聚核心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
整合业务资源:强化央企专业化品牌价值;整合智能化知名企业资源;解决资质业绩和人才需求
激发组织活力:企业发展与核心人才绑定;引入先进高效的管理机制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员工持股、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的变革,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解决经营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竞争优势
1、人才优势
现团队的总人数545人,形成了专业素质强、技术能力精、资本潜能高的人才队伍。
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技术领军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电力行业杰出青年专家、优秀工程师4人);持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员工288人次;正高级工程师97人,高级工程师173人,工程师127人。
博士学历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49人,大学本科学历26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516人(占比95%),学历层次高、基础好;
工龄1-5年的员工124人,6-10年的员工124人,10-20年的员工137人,20年以上的员工152人,队伍梯次好,工作经验互补契合。近三年人均创收420.5万元,人均利润33.7万元,人力资源创效能力稳步提升。
2、多专业协同和“信息化+业务”优势
市政院具有昆明院60多年来以小湾、糯扎渡等世界级巨型工程为代表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优势支撑,形成了多专业协同的工程技术优势,具有强大基础设施行业的资源整合、全过程、全专业技术服务等核心优势,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品牌和影响号召力。
水景观工程设计
近年来,先后打造出“昆明瀑布公园”、“草海西大堤”这样标志性的工程,也承担了“昆明巫家坝中央公园”这样具有影响力的项目。
建筑工程设计
迄今为止,团队成员共完成建筑工程项目1000余项,公共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米,住宅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米。其中,有昆明三峡大厦及中国电建昆明院科研试验大楼这样的质量标杆,也有普洱机场航站楼、黑竹沟旅游汽车站和蒲城文体中心工程等大型公建项目,还有峨山幼儿园、姚安思源学校、普洱教职中心等一批校园建筑。
高山峡谷地区公路工程设计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西部高原、深山峡谷,在高地峡谷地形布线、不良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计、高边坡防护治理及特殊车辆荷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2019年初,我院累计完成各等级公路4000余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300余公里,各类特大桥20余座,大桥438余座,各等级公路隧道50余座。
全要素市政道路设计
拥有道路、桥梁、交通、给排水、电力和暖通等专业,先后完成了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0余项,其中,横琴新区海绵城市第一批示范项目、昆明市巫家坝片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二期),湖南花垣县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在履约过程中,以优质的设计质量和良好的现场服务光火业主好评。
海绵城市
通过横琴新区海绵城市第一批示范项目和瑞丽市中心城区(一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等的设计,在海绵城市领域掌握了丰富经验。
综合管廊设计
先后完成了云南省最大单体干线管廊项目、玉溪市红龙路四舱综合管廊、临沧市三舱地下综合管廊、普洱市11条市政道路双舱地下综合管廊和瑞丽市8条市政道路双舱地下综合管廊。
全专业BIM正向设计能力、全过程BIM咨询能力等
结合GIS+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架构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研发,构建了“底层架构+GIS与BIM+业务”基础平台,具备工程全生命周期规划阶段数字化与可视化展示、设计建造阶段多专业协同及数字化交付与管控、运维阶段基于工程大数据及多专业能力的智慧化运维的数字化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数据采集、平台研发、数据分析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信息化产业。2019年成功中标工信部“BIM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创新杯”BIM大赛“十年杰出贡献企业”等近二十项BIM奖项,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具有较高的BIM品牌影响力。
3、较强的工程信息化核心能力
具有利用航测遥感、卫星导航、激光扫描、移动与倾斜摄影测量、物联网感知、水下无人潜航器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结构监测、地球物理探测等数据,并进行处理、集成及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具备解决复杂工程信息化全过程的技术服务能力及组织重大科技攻关研究能力。
拟通过混改引入信息技术类知名企业,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与工程建设进一步融合,强强合作,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新基建发展的机遇,打造更加强大的工程信息化核心竞争优势。
主功能界面
实时监测及预警
昆明水资源管理系统
移动河长
视频监控
五、竞争优势
1、品牌优势:市政院作为电建集团旗下市政专业公司,是中国电建集团拓展市政业务的尖刀队伍。
2、区位优势:市政院位于珠海市横琴岛,东临澳门,是电建集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突破点和代表企业,坐拥众多政策优势和优质项目机会。
3、创新能力:市政院将水环境生态、城建交通、信息技术业务作为公司发展核心方向,着力配置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探索新型智能化城市建设运营解决方案。
4、人才优势:专业素质强、技术能力精、资本潜能高的人才队伍,能够提供涵盖市政工程技术研究、咨询、造价、总承包、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投融资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运用BIM全生命周期管控平台,实现精准可视的智能管理。
5、初创期阶段优势:资产体量不大,员工数量较少,技术密集型,地处于国家战略核心区域和国家深化改革最前沿。引战动力足、历史负担轻、融合难度小、投资成本低、综合效益明显。
六、行业前景
1、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市政院的业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发展定位高度契合。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以下与市政院业务相关的战略举措:
水环境生态方面: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开展珠江河口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及涉水项目管理合作,重点整治珠江东西两岸污染……
城建交通业务方面: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信息技术业务方面: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2、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业务发展
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各级政府从政策层面明确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发展举措,推动了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和利润增长点。国内环保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长江大保护、黄河生态治理等区域国家战略实施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市政院近三年来已经打下良好基础,昆明院水环境生态业务团队还拥有云南省高原湖泊治理的特色优势,核心区域市场和行业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3、新基建加速推进,充分发挥“信息化+业务”模式的特点
2020年应对疫情影响,中央到地方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项目加速推进,市政院“信息+业务”模式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市政院团队在“工程+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一系列核心产品,可以较好地参与相关项目。
将结合已有工作基础、核心能力、专业优势、项目经验、市场格局等情况,着力于新基建、数字经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协助政府赋能产业发展。围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链,以“政产学研用”的思路,结合政府、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打造核心生态圈。
七、未来发展规划
以“国际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科技型企业”为发展愿景,以“致力人水和谐、建设智能工程、共创美好生活”为使命,遵循“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合作共赢”核心价值观。
发挥“懂水”优势,巩固和拓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治、水环境与生态治理等领域业务;以智能工程形成特色并推进发展;以水为核心同心多元化发展发现“美”、创造“美”,打造“水•灵”工程,实现企业、员工、相关方共同发展。
聚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华南地区和以云南省为核心的西南地区,贯彻“水、智、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规划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一体化业务能力,推进“水环境与生态、城建与交通”加“信息技术”的“信息+业务”模式,积极拓展面向葡语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
打造成为“集团参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技术创新高地,形成新的治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通过外部并购等方式加快提升资质优势,主动承担集团抢抓新兴市场机遇的重任,通过设计引领、技术创新、业务集成、资源整合,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市政设计高新技术企业。
八、财务状况
九、股权结构
十、对外投资
十一、项目图片
交易方式: | 增资扩股 |
控制权: | 参股 |
发展阶段: | 成长期 |
转让/增资的股比: | 25.00% |
推荐项目